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:新版光伏補貼草案低于預期
發布者: 發布時間:2013-3-14 閱讀:1次
1.光伏標桿上網電價:
按光照情況,將全國劃分為4個資源區,分別執行不同的上網電價。其中最主要的甘肅、寧夏、青海、新疆等地,電價下調15%至0.85元/度(部分地區可能進一步下調至0.75元/度);其他地區調整幅度較小,維持在0.95~1元/度。
2.分布式光伏補貼:
自發自用部分給予度電補貼,額度定為0.35元/度;余電上網,并由電網公司按照當地火電脫硫標桿電價收購。
3.其他方面:
補貼執行年限確定為20年,并可能引入市場化定價機制,允許項目投資人競價上網。解讀:分布式作為后續國內市場最大的增長點,補貼的幅度低于預期,并可能導致2013~2015年期間年均市場規模不足10GW。
1.標桿上網電價的分區及下調符合預期,對中西部電站的市場影響較小。
經過2012年的成本下降后,目前中西部大型地面電站的系統投資約8元/W。在新的電價體制下,仍能保證10%以上的投資收益。
2.電價下調的時間節點可能帶來搶裝,但沒有實際意義。
由于并網與輸送的瓶頸,國家電網年均審批的電站數量不會有突破。因此如果出現搶裝,也只是需求的時間提前,不會帶來市場總量的增長。
3.分布式補貼低于預期,不利于整體增長。
假設項目在合同能源管理的開發模式下,則自發自用電價需在工商業電價基礎上打八折,加權后的全年電價僅1元/度左右,缺少投資價值。
我們對光伏行業觀點仍然維持不變:產業鏈的價格復蘇在短期內可能會持續(多晶硅漲價預期導致),但很難帶來利潤,盈利的拐點仍需等待;行業的供需關系會好于去年,競爭格局將繼續分化;洗牌過程必將是慘痛的,需謹慎企業間的關聯壞賬。
風險提示:政策仍在征詢意見階段,仍存在變數。